探索形成金融素养教育“金服模式” 广州金服助力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

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、建设金融强国,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。在广州市委金融办指导下,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发挥自身特色优势,将金融素养教育作为广州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内容,高质高效予以推进。

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、建设金融强国,要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。在广州市委金融办指导下,广州金融发展服务中心(下称“广州金服”)发挥自身特色优势,将金融素养教育作为广州金融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内容,高质高效予以推进。

据介绍,2023年10月以来,广州金服携手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深度开展“金育工程”青少年金融素养教育项目,目前项目进度已过半,成功在广东地区25所学校落地,覆盖了广州、佛山、中山、珠海等多个城市,累计开课超230节,基本涵盖小学、初中、高中以及中职等不同学龄段近2000名学生,初步探索形成金融素养教育“金服模式”,彰显“三高”特色优势,有效实现“三新”成果转化。

“三高”特色优势方面,一是高起点,广州金服发挥特色平台功能和资源优势,以“国家级公益项目+广州国有综合型金融服务平台+高校及青年教员”的模式创新开展“金育工程”项目实施,得到了广东省教研院、广州市教研院、中山市教研室等省、市教育部门和项目合作学校的支持。二是高协同,广州金服依托金融图书“金羊奖”强大的专家学术资源,探索创新“2+20+100”协同路径,与相关经济金融院校建立金融素养教育战略合作关系,以长效化、高质量开展青少年金融素养教育,逐步深化“金育工程”项目成效,通过“专家领衔+师资赋能+青年教员”的创新模式,基本建立由20多名专家教授带头、近百名青年教员组成的专业师资库,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专业人才保障。三是高标杆,紧扣《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》“五维三标”等课程标准要求,针对性研发设计一系列特色化、多元化的金融素养课程内容,并结合深厚的岭南金融文化,融入侨批与家国情怀等特色主题课程。

“三新”成果转化方面,一是新路径,企校共建,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。广州金服探索推进金融素养教育新路径,以基地共建、资源共享等形式,携手高校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径,切实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;二是新内容,师资赋能,实现金融素养“造血功能”。通过以“主题培训”“课程观摩”“专题研讨”“示范教学”等线上线下多元化形式,为学校提供师资赋能,解决金融素养专业师资的难点与痛点,实现“造血功能”,推动金融素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,促进金融素养教育在校园可持续、高质量开展;三是新青年,创新实践,培育金融素养青年人才。广州金服在全国范围创新“专家领衔+团委组织+青年教员培育”协同育人实践模式,通过专业实践、项目实践、成长实践培育一批金融素养教育“三懂”青年人才,即懂金融、懂教学、懂管理的青年教员队伍。

广州金服表示,下一步,将秉承“金融为民,合力育人”的理念,联合相关合作院校,进一步推进“金育工程”项目具体实施和保障工作,在金融素养教育、研学实践、师资赋能等方面开展更深度的交流合作,切实推动金融素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,实现金融素养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,大力推进金融文化建设,助推岭南金融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,助力加快金融强国、强市建设,共建金融强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,助力防范金融风险、维护金融安全,营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和文化氛围。(徐潇潇)

评论